从华中师范大学来
到华南师范大学3个多月
王恩科调研走访的脚步
一直没有停下来
每到一个部门他都让大伙儿
少谈成绩,多谈问题困难
多想想解决办法
他是华南师范大学(下称“华师”)新一任校长,此前在华中师范大学担任副校长职务;他也是研究夸克物质理论的物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从一所华师到另一所华师,王恩科的上任令人关注。不少人关心,这位物理学研究出身的新校长如何谋划学科发展?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进入新阶段,华师如何应对新挑战?广东要建设南方教育高地,华师如何承重担当,擦亮师范底色?
王恩科日前接受南方日报专访,首次透露华师即将迎来的新变化。
开展“新师范”建设
倡议培养公费教育硕士
南方日报:去年9月,您出任华南师范大学校长,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很想知道,您从一个“华师”到另一个“华师”,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性认识?
王恩科:我来到华师3个多月,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做调研,让各部门少谈成绩,多谈问题困难,多提解决办法。我充分了解到,华师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地区,思想上更开放,师生有较强的求变心理,而且广东为华师发展提供了很多支持。
两所“华师”都是师范大学,从整体实力来看,华中师范大学比华南师范大学强,是需要追赶的标兵。但经过3年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华南师范大学高层次人才等关键性指标明显提升,甚至超过若干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因此华师有潜力、有希望,后发优势更明显。
南方日报:不久前,华师重点提出推进“新师范”和“两高两化”建设。为何提出这两大目标?
王恩科:华师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出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要推动“教师教育出特色、学科水平上台阶”。 建设“新师范”是广东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教师教育水平提升的内在需要,所以我们建议在全省做一个大的计划,以“新师范”为核心建设广东省高水平师范院校。
同时,针对华师学科建设上的短板,我们提出“两高两化”,也就是高青人才内培外引和高端平台培育建设计划,以及国际化和信息化。
南方日报:具体到华师,“新师范”将如何建设?
王恩科:“新师范”的核心是要创新师范人才培养模式,从招生、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到职前职后培训等都要进行优化,希望起到引领基础教育创新发展,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的作用。
南方日报:招生环节如何优化?
王恩科:我们知道,教师这份职业需要很好的沟通能力和耐心,但现在师范生招生仅以高考成绩作为依据,一些填报师范专业的学生并不真正喜欢或适合从事教育事业,学生学得“痛苦”,师范教育资源也遭到了浪费。因此我们正在研究师范生的“631招生制度”,尤其注重综合素质测试,以招到更适合的学生。
南方日报:广东是职业教育大省,但职业教育师资紧缺,这一问题怎么解决?
王恩科:“新师范”建设中还有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要服务广东创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先进省”和产业转型升级,这就要求华师打造职教普教立交桥,培养高端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调研了解到,广东的职业教育非常发达,尤其是粤东西北地区学生通过职业高中就读高职高专的比例非常高。但一般的职业教育止步于高职高专,上升通道狭窄,长远来看,这对广东均衡发展不利。
因此高职高专必须与大学本科、研究生打通渠道。华师计划与高职高专合作,形成“3+2”分段培养,并选拔优秀学生就读教育硕士,不仅提升学生学历,更是对紧缺的职业教育师资进行补充。
南方日报:广东正在推进教育现代化,教师学历提升是个重要指标。
王恩科:没错,现在全省中小学教师提升学历的需求非常大,但教师群体大多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经济压力不小。从全省来看,广东是教育大省,但还不是教育强省,教育水平与经济水平不相匹配,要改变这种局面,最关键的就是中小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因此华师建设“新师范”,计划实施公费教育硕士培养,以此满足中小学教师提升学历的需求,也减轻经济压力,更提升全省教师水平。
整合资源调整院系
要建“学科发展特区”
南方日报:近年来,国家推进世界“双一流”大学建设、广东推进“双高”大学建设,普遍侧重理工科高校和理工类学科。作为一名“理科”校长,您认为文科传统强校华师如何适应这种新变化?
王恩科:国家历来重视人文社科建设,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确实也遇到了您所说的情况。华师提出“启动广东省高水平师范院校建设计划”的建议,也是出于这个考虑,强调建设以人文社科见长的师范院校,有利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和人口素质提高。
华师在教师教育、文理基础学科方面都有很好的基础,面对新变化,接下来华师要进一步发力,整合学科调整专业,提升学科内涵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南方日报:整合学科力量,现在全国不少高校也在做这件事。
王恩科:是的,整合学科全国高校都在做,也是必须做的事。因为不管是一流大学还是一流学科,都是以学科为单位进行建设,学科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学校的实力。
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学校的行政构架与学科体制不相匹配,在学科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类矛盾。例如教育学、物理学这类一级学科,全校有七八家单位都在办,同时也存在一个学院办三四个一级学科,根本忙不过来。
怎么办?我们初步设想是教育学、物理学必须要整合,形成经验后再推广到其他学科,目的就是要聚成合力,推动学科发展。尤其是物理学入选一流学科名单,我们计划建立“物理学特区”, 制定新政策成立学部,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一个学院办几个一级学科的,我们只能忍痛割爱,先集中精力办好一两个学科。
南方日报:学科整合了,专业是否也会跟着调整,华师会开办新专业,给考生更多选择吗?
王恩科:有些专业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同时又产生了社会急需的新专业。我们初步想法是从就业需求侧出发,针对不同专业就业率,从招生环节进行逐步调整。
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举办新专业,需要办学基础,因此可以先开办研究生专业,培育学科新增长点。
例如,去年成立的脑科学与脑康复行为医学研究院,就是以心理学为优势基础,目前主要招研究生。学校此前也与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合作共建附属医院,未来将逐渐在这一领域招收本科生。还有环境科学正在依托化学与环境学院,生态学依托生科院开办等等。
十四年没有大基建
要先建设学生宿舍
南方日报:在“放管服”和教育机制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华师改革发展,需要啃下哪些“硬骨头”?
王恩科:要改革就有压力,但即便有压力,我们还是要向改革要动力,要发展。我们有很多事要做,需要一件一件来做,但有几件事是放在优先位置的。
首先是深化绩效改革。绩效改革是一块“硬骨头”,在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引育高层次人才非常重要,如何解决人才待遇问题和活力问题是其中的关键。我们正在抓紧制定方案,学校将自筹经费,做好绩效激励,在春节前要兑现给老师们的承诺,给他们发一个大红包。同时提高教师的普惠绩效,进行“小步快跑”的绩效考核管理改革,激发教师创新发展内动力。
同时,要推动南海校区转型升级,促进一校三区均衡充分发展,这是华师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我们正在与英国高校密切沟通,计划高起点筹建南海校区国际工学院,紧密对接广东特别是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精准布局建设新能源材料、智能制造、工艺设计等一批新型工科和支撑性学科,努力把南海校区建设成为资源集聚区、国际合作示范区、服务地方先行区和管理机制创新的试验区。
然后就是加强校园基建,改善办学条件。学校从2004年建成大学城校区以来,近14年没有大的基建动作,现有条件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的办学需要。尤其是学生宿舍、青年人才周转房和实验大楼3项最为迫切。不过最近也有好消息,我们准备启建建筑面积为4.4万平方米的两栋学生宿舍楼,宿舍建成后,能解决4100多名学生的住宿问题,有效改善学生的生活学习条件。
无论如何,华师的基础好、潜力大,师生汇聚精气神,共同努力,华师前途是一片光明的。
南方日报:通过改革发展,您心目中,五年后的华师会是怎样?
王恩科:我们最大的一个目标,是希望华师做“北上广”三足鼎立的师范大学,这需要经过几代华师人的共同努力。
全国有200多所师范院校,最好的在10所左右,包括6所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和进入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4所地方师范大学。华师目前排位在第6-7位左右。在全国2000多所大学中,我们排在第60位左右。
我们设立了“三步走”的目标,今年是华师85岁,希望到2023年华师90岁时,进入师范大学第4-5名的位置,处于全国师范大学前列。第二步,到2033年华师建校100周年时,在全国2000所大学进步20-30位,居于第30-40位左右。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全国师范院校形成“北上广”局面,为广东建设南方教育高地,承担重任,贡献力量。